事情发生在8月,笔者久违地去了趟欢乐谷。在畅快游玩的同时,还看到了不止一对打扮夸张的Cosplay情侣。
说实话,作为一个标准i人,笔者一向认为coser都是勇者。尤其是能旁若无人进出公共场合的,更是林克级别的勇者。不过,身旁工作人员表示已经见怪不怪了,自从恢复线下营业后,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cos情侣。
经过一番冲浪,笔者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名为“COS委托”的新型线下社交娱乐形式。它脱胎于我们熟知的Cosplay,并经由叠纸《恋与制作人》、北极光《光与夜之恋》、网易天下《时空中的绘旅人》、米哈游《未定事件簿》四大国乙玩家的入驻和推动,成为今年相当出圈的游戏线下现象。
牵手、贴面、亲吻都阔以
COS委托,从名字也能猜出与cosplay有关。一般来说是由委托人,常称作单主或者梦女,向喜欢的coser发出委托。后者在接单后按照单主要求进行cos,并完成与单主的线下互动。
从参与者来看,这是一类简单的1对1商业行为。单主往往是二次元爱好者,希望能够在现实社会中接触心爱的角色。至于接单coser,则多为cosplay爱好者,平时就会cos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,并分享照片到社交平台。至于委托的具体内容,则是单主和coser的线下同玩。
但要指出的是,在目前的COS委托圈中,乙游玩家的比例非常高,并占据了主导话语权。相应的,coser的主流造型也都迎合需求,以各大乙游中的角色为主,如《恋与制作人》的李泽言、白起,《光与夜之恋》的55、740等。委托内容也特化为了同coser的恋爱约会,并包含牵手、拥抱、贴面、亲吻等不同程度的亲密行为(具体以单主与coser的约定为准)。
和所有的小众文化一样,COS委托也展现出了相当的排外倾向,具体表现为较为严格的准入标准。举例来说,在许多乙游玩家的推动下,游戏自证成为了委托达成的前置条件之一。
所谓游戏自证即通过互加好友或截图的方式,了解对方的游戏程度,确认同好的身份,可看作是另一形式的玩家提纯。它要求coser(部分也针对单主),至少要经历过角色对应乙游的几个大版本,或者对角色剧情有着详细的了解和感受。
目前,游戏自证还没有被所有coser所使用,毕竟有不少人只是跟风来赚钱,本身没有多少厨力。但如果一方明确要求了需要验证,则是达成交易的必须项。
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,乙游玩家对于COS委托的强渗透。某种程度上,我们可以说各大国乙的女性玩家们,以一己之力带动了COS委托在今年快速发展和爆火出圈。
基于此,女性用户富集的小红书,成为了COS委托的成交前线。coser会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日常的cos妆造,单主则会在其中浏览、晒单和分享。甚至有专门的委托墙,单主和coser以规定的格式,晒出自己的需求和能力,促成交易达成。
不过,小红书更多时候只是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,单主和coser在平台进行初步的接触。确认初步意向之后,关于场地、流程、需求等具体环节的交流,还是会转移到微信/QQ这样的传统社交平台中。
在小红书上拥有1千多粉丝的coser Maki酱告诉笔者,单主选择的约会地点多集中在游乐园、动物园、手工作坊、网红咖啡馆等具有浪漫气息的地点。当然,具体的行程安排会由coser来制定,单主只需明确想要的环节和要素即可。此外,有些单主还会事先给coser一笔钱作为约会当天的资金,以营造男朋友买单的感觉。
所有的这些安排,目的只有一个,完成一场想象中的完美约会。在此过程中,人为因素显然占据更重要的地位,coser是否合格是关键。
月入30万,还可以更高
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目前绝大多数COS委托的单主和coser都为女性。无论是男性coser还是男性单主,都被严格的排除在这项生意之外。
这其实是有些奇怪的,因为溯源来看COS委托衍生于Cosplay,而Cosplay继续向上则是ACGN文化,即我们常说的二次元。但二次元群体,却没有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性别隔离倾向。
理论上,二次元性别占比中,男性用户应是人数更多的那一方。而且根据诞生多年的女仆咖啡厅等商业模式,似乎也证明了男性对“Cos+线下互动”存在客观需求。
因此,COS委托所展现出的性别倾向,应来源于令其快速发展的乙游玩家。笔者曾在《这届CJ展,我想看的乙游咋就集体缺席了》一文中提到,目前国内的乙游圈热衷于各类线下活动,但国乙等线下活动都谢绝男性的参与,与COS委托如出一辙。
在笔者看来,这或许也是COS委托得以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。对于单主而言,想和游戏角色约会,绝不等同于愿意和陌生男性进行约会。女coser反串能够在满足愿望的同时保障安全,委托需求才能具备客观的发展空间。这点对女coser来说同样有效,为同性提供陪伴也能消除她们在心理和安全上的顾虑,供给侧才能不断扩大。
同样因为反串,新coser的加入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。最直观的就是身高,许多coser会在将170+净身高作为优势,在接单信息页中着重强调。同时,可垫高到180以上也是频繁出现的字眼。仅此一条就为新coser设置了不小的门槛。类似的其实还有形体,为了重现男角色穿衣瘦脱衣壮的三角身材,女coser还不得不进行裹胸和垫肩。
此外,高质量的仿妆考验了coser的化妆功底,垫高出行则对coser的体力提出要求。Maki酱告诉笔者,一套妆造下来,一个多小时是家常便饭。更遑论在委托过程中,coser还有时刻保持“皮上”状态,即模仿角色性格和动作甚至声音。因为这是许多单主的评价重点,直接影响自身的名气和身价。
谈到身价,作为一门生意,coser能从中赚到多少钱显然至关重要。据笔者了解,COS委托按小时计费,一般3-4小时起订,也有包天的结算方式。每小时的单价则浮动较大,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。这主要取决于coser的名气、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、约会事项的难度等决定。
有圈内传言称,某个cos齐司礼的头部coser,委托费达到了惊人的1500元包天。如果按20个工作日来算,她的月收入超过30万。先不管传言真假,对于大部分coser而言,百元左右的单价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,处在圈子里的中等水平,勤快些一个月能赚到2-3千元,作为兼职是不错的选择。
并且这些收入基本为纯利润,因为委托过程中门票、餐饮、交通等所有费用都由单主承担。有些格外满意的单主,甚至还会额外给予类似小费的好评费或者高温补贴费等。
Maki酱也坦诚地告诉笔者,她喜欢Cosplay,但做COS委托确实是奔着赚钱去的。反正大多数coser本来就会出cos,初期没名气时至少能免费吃喝玩乐。后来逐渐能赚钱,他们甚至能去环球影城、迪士尼这些自己都舍不得买票去的景点。确实很香,不是嘛。
当笔者问及是否会把COS委托作为主业时?Maki酱非常果断明确地表示不会:“今年开始圈子热了,接单的coser一下子变多了,大家都卷起来了。”她表示,我有自知之明,我的条件差不多就到这了,赚点零花钱就好。
在小红书晒单、控评
那么,COS委托到底有多热?我们很难从人数或者成交量上给出一个量化数据,但从相关内容在各个流量平台的表现,也能有所感知。
截至发稿,B站上COS委托相关视频已超过1000个。在小红书上,#cos委托#相关笔记有7万+条。随着关注度和曝光量快速增长,单主和coser逐渐变多也是必然。不过从供需关系来看,目前圈子里仍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。
一方面因角色还原的门槛,coser既要先天条件又要后天训练。此外,因单主需承担委托费和约会消费,一次下来开销不算少,对年轻人为主的单主来说,也具有一定经济门槛。
因此,即便整个业态才刚火,coser们为得到更多订单也已经卷起来了。更令笔者惊讶的是,coser的竞争维度并不只局限于在妆造上。
Maki酱表示,外形美感是一部分,coser更重要的其实是情绪价值。厉害的coser会将可能的模仿角色的性格和行事风格,为单主带来超预期的约会体验。更有甚者会从惊喜礼物、临场应变等方面着手,这也是头部coser拉开身价差距的地方。
从整体来看,COS委托的成交流程更像是粉丝经济,以用户体验为导向。大体流程为“浏览→种草→接洽→下单→交付→评价”。
其中,种草/评价是最重要的环节,对成交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。因为非标准化的流程,意味着单主只能从coser过往作品,以及其他单主的售后评价来做出选择和决策。小红书上甚至有专门的避雷贴,来提醒同好要避开哪些coser。
因此,coser都非常重视单主的实际体验,以及后续对自己的评价。这在客观上加剧了coser之间的竞争。同时,还能看到不少coser澄清和道歉的帖子,最终目的无外乎保住口碑,能够继续接单。
与此同时,作为一门新生意,COS委托也存在不少的问题。它既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,也没有具备管理能力的第三方平台,来约束行为保障权益。双方基于脆弱的信任达成交易,过程顺利则万事太平。然而一旦委托过程出现摩擦,缺少权威方的当事人,只能把矛盾放之社区,依靠广大用户的公理裁决来处理具体纠纷。
并且随着这个模式愈发火热,参加的用户变多成分变杂,仅靠乙游玩家的约定俗称显然无法阻止男coser开始加入,届时必将衍生出新的舆论风潮。或许也是因为如此,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cos委托,在用户中热了,但在商业场上却遇冷了。
目前,笔者还没看到有哪家平台,想要涉足这门生意。别人不说,COS委托在平台内数据猛增,小红书肯定是第一批发现商机的平台,但它还没有明确的动作,甚至通过删除笔记来控制热度。笔者认为,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有3点:
新兴商业形式,尚未出台具体监管办法,具备相当的政策风险;
交易双方的进入门槛较高,市场规模有限;
非标准化委托内容以及线下交付形式,具备很大的管理难度和未知风险。
那么除了小红书这样的社区平台,为COS委托提供原初消费者的乙游厂商,会不会是潜在的入局者呢?
答案或许是否定的,它们即无法解决上述3个问题,也不具备传播信息撮合交易的能力。在部分线下活动中,提供官方cos或许已是最大的参与程度,例如《未定事件簿》在BW展上的大头cos。
其实对于COS委托的破圈迹象,影响更深远的或许是让市场看到了女性玩家在游戏外的消费能力。在这一领域,已经有一些先行者开始行动。笔者就看到了一家名为“醇青”的酒吧,以专门接待女顾客为卖点,也已经有一些线下国乙活动将举办地放在其中,取得了不错的玩家反馈。
如此看来,这波由乙游玩家带动起来的热潮,还没有展现出吹向乙游的可能性。随着暑期档结束,整个圈子的热度也所有降温,COS委托是继续活跃在小众之中,还是破圈走向大众视野,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。
不过,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女性玩家的游戏外的消费钱景可期。对叠纸、北极光、雷火、米哈游等一众乙游开发商来说,线下生意获得值得好好挖掘下。